刘学堂教授做客《金城讲堂》带大家走进神秘考古世界
3月2日上午,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兰州市文明办、兰州市文旅局承办,兰州市图书馆协办的《金城讲堂》在金城大剧院精彩开讲。作为春节之后的首场演讲,本次特邀的嘉宾是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刘学堂,他为广大听众带来一场题为《一个人的考古队》的大型讲座。
神秘的西域干尸,消失的楼兰古城,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一片神秘丰饶的沃土,牵动着无数人探索的心弦,引发无数人的遐想。为了揭开这一系列考古的神秘面纱,刘学堂教授在一开场首先播放了一部拍摄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考古实录的珍贵影像,并说到:“现在坐高铁,从乌鲁木齐到兰州只要12个小时,但是在一百年前,却需要好几个月,这些考古人为了探求心中的疑问,始终迈着坚定的步伐。”
依据这个考古短片,刘学堂从考古学家斯文赫定讲到一系列中外考古学家、探险家在新疆以及甘肃地区的考古脉络,再从新疆的小河考古遗址讲到甘肃的西城驿考古遗址。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个主题被他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201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中,甘肃西城驿遗址榜上有名,西城驿遗址是一处以从事旱作农业为主、兼有饲养,并进行冶金等手工业生产的史前聚落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境内,“大量小麦、土坯建筑的发现是西城驿遗址考古的重要成果之一。”刘学堂说,早在4000年前,河西走廊地区已与西方发生了频繁接触。考古界一致认为,小麦和土坯建筑起源于西亚和中东地区,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的小麦、土坯建筑是西北地区目前所见年代最早者,为小麦及土坯建筑进入中国的时间及路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除为史前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证据外,西城驿遗址发掘的大量房屋基址还全面展示了河西走廊古代居民的生活场景和建筑风格。这一系列的考古发现都证明了西域和甘肃在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为史前丝绸之路的探索提供了有力证据。
此次讲座,刘学堂教授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实例,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带领大家走进了一个神秘的考古世界;同时也唤起了市民内心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了中华文明这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