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兰图概况 > 兰图新闻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做客《金城讲堂》妙语解析欲望、焦虑与文艺疗愈

发布时间:2018-06-25 13:49:54    来源: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6月23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明办、市文旅局承办,市图书馆协办的《金城讲堂》在金城大剧院举行,本次特邀的嘉宾是著名文化批评家、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他为金城市民带来一场题为《中国人的欲望、焦虑及其文艺疗愈》的专题讲座。

一开讲,朱大可就开门见山地谈起为何要以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他说:“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的需求是逐级升高的。”

需求是需要满足的,然而在现实世界里,能“心想事成”的事并不多见。在长期的受挫下会形成焦虑,说到这里,朱大可总结了国人普遍拥有的四大焦虑:一是对退休生活状况变化的焦虑;二是对自身健康医疗的焦虑;三是对教育竟争的焦虑;四是对财富的总体性焦虑。

焦虑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后果呢,比如失眠、愤怒、冷漠、逃避、绝望等。朱大可形容现在的人“在追赶需求的路上奔跑,且神色慌张。”那么解决这些焦虑的方法有哪些呢?朱大可认为方法可分为本质性疗愈(彻底改造生活现状,从根本上解决焦虑)和代偿性疗愈(利用文娱作品消费,获得症状的暂时缓解)两种,显然,代偿性的疗愈更为容易一些,这也就造成了文学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那么,随着各种需求的不断膨胀,焦虑也越来越普遍和严重,人们从以前的大众文艺到现在的依靠网络疗愈,各种综艺和网络红人的爆红就可见一斑,但是这些并不能达到本质性的疗愈。究其本质而言,文学和电影也是疗愈的方式,但试图改变自己的焦虑状况,其实是超出了文学的功能。如何趋利避害,朱大可通过对不同类型电影的分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

短短两小时的分享,朱大可紧紧围绕“中国人的欲望、焦虑及其文艺疗愈”这个现实课题,以发人深省的案例、鲜活生动的故事,深入剖析了需求与焦虑的内在关系和主要表现,为我们科学看待大众文化、呵护精神家园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