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者蒙曼做客《金城讲堂》
九月的兰州秋高气爽,黄河岸边的甘肃大剧院内人气爆棚。2017年9月16日,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兰州市文明办、兰州市文旅局承办,兰州市图书馆协办的“金城讲堂”特邀著名历史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蒙曼做客讲堂,通过一场《谈家风——中国古代的家风家训》专题讲座让观众深切体会到家风家训的传承之美。当蒙曼以一身古典装束步入甘肃大剧院的演讲台,观众们致以了热烈的掌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好的家风家训不仅能反映一个家族的兴荣,也能引领道德向好向善。我个人认为家训和每一个人的关系比诗词更密切,应该是内化在每个人的身上。
如何来理解家风家训呢?蒙曼认为,“是内在约束加在外约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外在约束是法律,内在约束是道德。”孔子讲,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不学礼,这个人就无法在社会立足。颜之推讲,诚孝、慎言、检迹。袁采讲,睦亲、处己、治家。曾国藩的家训是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前4个很好理解,而早和扫的意思便是借天光,勤劳,在家中要清理清洁,要有个过日子的样子。“考的字眼大家可能不理解,难道是考试吗?家人之间难道还需要考试吗?那肯定不是!这里指的考是敬祖宗,希望子孙后代是家族链条的成员,家族精神和传承不能断掉。在古代宗族称孝,乡党称善,就是一个好人,这也是宝的含义所在。”
蒙曼认为,提倡家风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是先人从一代又一代的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族风气。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可以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家训的内容应该为慎,让,俭,学。谨慎,谦让,勤俭,善学。尤其值得思考的是,在许多训条中,许多都是给别人制定的,唯有家训是给自己设置的。告诫家族中的每一个人讲真诚,有底线,更要身教。只有从身边的人找到榜样,才能效之。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蒙曼以修身齐家、培树家风、弘扬家庭美德为主题,畅谈古代家风、家训和家教故事。整场讲座,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家训家风的传统渊源、家训的核心精神和深刻内涵和外延,并总结出古代家训典型,让大家在感受家风家训文化中,对家训、家教、家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现场观众几乎听得分外入神,直至演讲结束人们抱以雷鸣般的掌声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