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西固区区图书馆入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名单
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了全国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名单,西固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展示项目榜上有名。全国共204个公共图书馆入选项目名单,甘肃省有西固区图书馆、天祝藏族自治县图书馆、甘州区图书馆、陇西县图书馆、通渭县图书馆、临泽县图书馆等6家入围。
西固区图书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探索服务新模式、新方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阅读服务。
建设与服务并行,积极拓宽文化惠民路径
西固区图书馆年增馆藏图书11万册,文献借阅量10.2万册次,文献流通人次6.6万人次,服务读者约48.64万人次。目前图书馆馆藏普通文献总量73.56万册,年增长18%,人均图书保有量达到1.8册;对外服务数字资源总量38.55TB,年增长10%。作为公共图书馆,全面实行公益性全方位免费开放服务,,还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老龄读者、残障读者、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儿童、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阅读阵地和服务。
紧紧围绕全民阅读推广主题,将我们的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民族团结、法治宣传等有效结合起来,以线上线下双向服务模式,传播书香,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满足社会公众多元的文化需求。2024年举办线下讲座培训、阅读活动、宣传展览和走进基层(社区、农村、学校、机关等)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共208场次,参与人数3.3万余人次;开展线上活动910场次,参与人数8.4万人次。依托读者小站、自助共享图书馆、学校青少年分馆、社区图书流动站等基层阅读点,开展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黄河之滨也很美--读者之城,书香兰州”读书分享、红色故事宣讲、庆祝建党103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黄河文化等主题活动。
投入与管理并重,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始终把区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作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有效手段,全面推进具有西固特色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在全区形成“1个总馆、13个乡镇街道分馆、12个学校青少年分馆、3个幼儿绘本分馆、8个读者小站、12个自助共享图书馆、5个主题书屋(民族团结、侨胞之家、政协之家、法治书屋、军营书屋)、56个图书流动站、40个农家书屋、8个邻里图书馆”的上下联通、服务优质的图书馆网络体系。各分馆、自助共享图书馆、图书流动站、农家书屋、邻里图书馆等基层阅读点达到157个的,馆藏图书达到60万余册。
为促进优质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定期对自助共享图书馆、图书流动站和农家书屋管理运行进行检查。为了形成有秩序、有规律、源源不断的阅读信息流,根据基层阅读点图书借阅率、读者反馈情况等,进行图书资源大范围的调配置换,使图书文献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发挥区图书馆牵头抓总作用,走进基层阅读点通过业务指导、现场教学、交流座谈、专题培训、业务知识竞答等形式,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探索与发展并举,不断创新发展新模式
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探索个性化服务模式,以“五个创新”凸显出服务新亮点。一是创新建成大数据分析展示平台。全面、精准、动态、多维度(读者维度、内容资源维度、馆藏流通维度等)分析,使图书馆管理服务数据实时化、可视化、指标化,并把西固区157个阅读点配备图书和区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一并纳入系统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有效提高了图书借阅率和针对性。二是创新建设街区公共文化空间。图书馆采取“政府推动建设、读者品牌冠名、市场化运营”的建设模式,与读者出版集团合作共建8个读者小站,成为多功能、复合式、开放型街区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休憩、阅读、交流和文化体验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三是创新构建一刻钟文化服务圈。积极争取资金,构建具有西固特色的图书馆总分馆,形成“区图书馆总馆、乡镇街道分馆、自助共享图书馆、社区图书流动站、村农家书屋、家庭邻里图书馆”多层级联动、覆盖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起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四是创新组建多元公共文化空间。打造红色书屋、侨胞之家、政协之家、法治书屋、军营书屋,满足社会各界、各阶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与企业众创空间、高校拓展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等有机结合,实现各类资源的高效、集约。五是创新建成多家商业空间阅读点。通过销售书籍、文创产品、简餐、饮料等多种方式,在提供免费阅读的同时,实现了盈利,图书阅读点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西固区图书馆通过完善提升服务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阅读资源,提升了西固区文化软实力,推动公共文化事业不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