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兰图学会 > 学会动态

千年古籍之旅 重温历史旧梦 ——“甘肃省古籍保护成果展”安宁区图书馆巡展

发布时间:2023-09-14 14:51:55    来源: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与历史见证。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响应“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展现古籍的文化魅力。从9月12日开始,安宁区图书馆举办了“甘肃省古籍保护成果展”安宁区图书馆巡展,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次展览以展板的形式进行展出,从善本华章、寻踪探秘、妙手匠心、薪火相传、古墨衍芳五部分展示了甘肃省古籍保护成果。

善本华章——历史中的古籍。志愿者为读者们介绍了北凉时期的大般涅磐经卷第六、清朝的文溯阁四库全书七万九千八百九十七卷、晋朝的虚至德真经八卷等古籍。涵盖了写本、刻本、抄本、活字印本、稿本、套印本、四库写本等各种版本类型,展示了内府、藩府、私人、家塾、书坊等刻书机构的作品。

寻踪探秘——甘肃古籍之旅。展示了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拉卜楞寺图书馆、敦煌研究院等诸多图书馆珍藏的古籍,是中华文明宝贵的财产,是甘肃几千年来历史变迁的见证。每一座图书馆都珍藏着大量的古籍,那是独属于甘肃的记忆,通过古籍让读者更加了解甘肃的历史文化。

妙手匠心——古籍的守护者。古籍的保护离不开每一位匠人。师有宽、何谋忠作为为“甘肃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对甘肃省的古籍与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甘肃省古籍修复中心在不断的努力下修复了“清末西北地方戏曲剧本”《钦定礼部则例》《杞县志》《雍音》等诸多重要古籍。

薪火相传——古籍的传承与发展。古籍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为了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古籍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全省古籍收藏单位人员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各类培训并设立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点。培养了大量古籍保护工作人才,有力促进了古籍的传承

古墨衍芳——历久弥新的古籍。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古籍,参与到甘肃古籍的保护中来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不断加大宣传保护力度。通过纪录、巡展等方式让古籍深入人心。同时通过此次志愿活动,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让古籍重新散发活力。

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是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本次线下展览的成功举办反映了甘肃省收藏古籍珍本的历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和艺术代表价值。同时展现了甘肃省丰富多样古籍,让古籍走进了人们的眼中,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积淀,对于古籍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