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区“邻里图书馆”与您见面了
根据西固区委宣传部2019年全面深化全民阅读“九进”(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工地、进家庭、进特殊人群)的要求,西固区图书馆把阅读推广的重心放在农村、在家庭,以建立图书馆总分馆制为抓手,不断探索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开展“邻里图书分馆”建设,有针对性的推广阅读活动。目前在杏胡台村和河口村建成开放2家“邻里图书馆”。
何谓邻里图书馆?是指志愿者在自己的家里设立基层阅读服务点,区图书馆作为总馆,按照每个家庭的阅读服务需求以批量借阅的形式定期配送和更新图书,家庭再向周边群众、邻里、游客等提供免费的阅读服务。“邻里图书馆”是以“公共资源+社会力量”义务为邻里和社会开展阅读服务的一种总分馆制模式。
邻里图书馆-杏胡台村王庆峰家庭,位于西固区杏胡台97号,区图书馆配备书架13组,阅览桌2个,阅览椅12把,图书800册。
王庆峰是四季青街道杏胡台村的村民,家庭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特别是王庆峰的父亲爱好书法、戏曲,戏曲乐器如三弦、板胡、二胡等更是样样精通。利用家里的空房,成立了“西固区文豪茶韵书画社”,经常进行书画现场交流,向村民、书画爱好者和游客免费提供书画工具、笔墨纸砚等,还时常邀请一些知名书画老师进行指导;成立了“赋泽茶书戏社”,搭建起能容纳20-30人的戏剧小舞台,配备各式乐器,每周六、周日都会有戏社的活动,比如演折子戏、唱歌、拉胡琴...
王庆峰家庭的邻里图书馆就建在自己家里的二楼,开设了一个50平方米的借阅区,其家庭成员都是“图书管理员”,王庆峰自己在家自己为邻里借书,自己不在妻子为邻里借书借,妻子不在父母为邻里借书。不仅向邻里乡民提供免费阅读,还依托书画社、戏社举办一些读书分享活动。
邻里图书馆-河口古镇张世英家庭,位于西固区河口西街95号,区图书馆配备书架3组,图书353册。
张世英在河口古镇步行街上开办了“上善若水书画室”,前店中院后家,经常开展书法、绘画的现场交流、收藏展示和奇石展览活动。
张世英家庭的邻里图书馆建在书画室,35平方米,在河口古镇旅游季、周末、节假日都能吸引游客和附近的居民、相邻来读书、借书。邻里图书馆就在家门口,很近!开放时间根据读者需要可以延伸至午休和晚上,方便!左邻右舍端着饭碗说这本书好、道那本书有用,温馨!
邻里图书馆的创新点:
一是阅读服务体系的创新。按照《西固区推进区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图书馆分馆覆盖到辖区内各乡镇、街道,建成各村社区服务点,形成上下联通、服务优质的总分馆制运行机制。邻里图书馆对家庭邻里和社会开放,是阅读服务体系的延伸,与区图书馆总馆、乡镇街道分馆、村社区基层服务点一道构成“四级”阅读服务体系。“总-分-点”彼此做到统分结合,既发挥“公共资源”统的优势,又激发“社会资源”分的活力,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二是阅读服务模式的创新。邻里图书馆的建立,让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进来,阅读服务模式由单一的公共服务变成“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符合《公共图书馆法》提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的正确导向。这样做,不仅让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走出来、用起来、活起来”,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弥补公共资源的不足。
三是阅读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如何真正有效实现城乡阅读服务均等化,就要从供给侧来考虑,关键在于实现城乡阅读服务的均衡供给。我们到农村“开疆拓土”,把邻里图书馆建到农村,就是加大了对农村和落后地区阅读服务的有效供给力度,把短板拉长,让农村人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阅读服务。
邻里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和可推广性:
全民阅读卡脖子就卡在农村和落后地区,“农村一公里”可以说就是“最后一公里”。邻里图书馆是阅读服务的最后一站,最接地气,把邻里图书馆建到广大农村,建到千家万户,让星罗棋布的阅读服务遍地开花,才真正、彻底地打通了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
随着广大群众对阅读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广邻里图书馆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它的门槛并不高,难度也不大,因此,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是完全可行的。
邻里图书馆不只是停留在公共阅读服务的延伸和补充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民阅读服务“天罗地网”,将成为广大农村地区阅读服务的主阵地、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