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新做客“金城讲堂”为市民带来《“漫谈<西游记>”》专题讲座
暑气袭人,书能静心。7月17日,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兰州市图书馆承办的《金城讲堂》在兰州市图书馆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期特邀嘉宾兰州大学教授、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所所长赵建新为观众带来一场题为《“四大名著”导读之漫谈<西游记>》的专题讲座,带领现场观众重温经典,开启暑假共读?。
讲座伊始,赵教授简要介绍了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然后带领大家追本溯源,探究《西游记》故事的缘起。他说,唐僧取经故事,与甘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年,玄奘离开长安赴印度取经,首先步入的就是东西绵亘3000多里的甘肃地界,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榆林窟(俗称万佛峡)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一幅“玄奘取经”壁画,画面上玄奘骑马西行,另有一名叫石盘陀的身材矮小人物护卫、带路。毫无疑问,这正是《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最初的故事画面。紧接着,赵教授从几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西游记》的要旨,他说,这部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其中融汇了各种文化思想的精华,它源自于宗教题材,但不“谈禅说道”,而是反映了现实人生;它寓庄于谐,映射出当时的世态人情;它表达求才用贤的渴望,同时也澄清社会黑暗。每个人,似乎都能从书中读到自己的立场,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随后,赵教授重点分析了书中孙悟空的形象。他从形象本源、孙悟空为什么大闹天宫、如何理解大闹天宫时喊出“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以及取经途中的孙悟空的表现等几个方面,带领大家走进孙悟空的心路历程,探究孙悟空由一只“泼猴”最终成长为斗战胜佛的坎坷曲折历程。对孙悟空这个人物,他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他说,作者塑造的孙悟空,嫉恶如仇、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在整个故事推进的过程中,通过唐僧、猪八戒的对比衬托,更显出了孙悟空的光彩照人。
最后,他借着分析《西游记》中的“取经团队”,寄语所有的观众:在团队合作中,要善于求同存异;在面对工作任务时,要各司其职,和而不同;工作目标一致,才能合作共进。《西游记》中团队的各种做法,对于今天人们工作中的团队建设,乃至生活中的家庭建设,都有智慧的启迪。
短短两小时的讲座,赵教授用轻松诙谐的语言,详实的史实资料,纵横捭阖文学、宗教、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带领大家走进了《西游记》神奇曲折的故事情境中。现场观众听得兴致勃勃,小朋友们更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一场清凉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