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条件
1.技术基础
国内已有的软/硬件开发能力,一大批国家"863"的科研成果,为"共享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国内外有关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相关科研课题的进展,为"共享工程"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国家图书馆联合上海图书馆等七馆共同完成的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在数字信息资源库设计、专用软件工具和检索标准等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共享工程"奠定了技术基础。
2.资源基础
近年来全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院团、研究机构等计算机网络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引进和数字化加工积累了一批数字文化资源。以国家图书馆为例,截止目前已上网提供读者免费使用的书目数据1078万条,运行在馆域网及局域网上的书目数据上亿条;并建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站,向读者提供全文影像数据6000万页。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中心已有成员馆565家,书目数据120余万条。这些都为"共享工程"的建设做了必要的前期数字资源准备。
3.网络基础
目前,我国主要骨干通信网络已具有相当规模, 已建和在建的全国性主要互联网络有:
中国计算机公用互联网(ChinaNet)为国家电信骨干通信网,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多层网络结构,已实现全网互联。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已通达各省、市、自治区的160个城市,联网的大学、中小学等教育和科研单位已达895个。中国网通高速宽带互联网(CNCnet)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网络技术, 已贯通东南部的17个重点城市。中国科技网(CSTNet)已完成与国内其它骨干网的互连互通,可接入全国各地45个城市、共1000多家科研院所、科技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金桥网 (ChinaGBN)目前已有600多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ISP接入。中国远程教育卫星宽带网(CEBsat)由教育部为满足国民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而兴建的开放式网络。系统采用宽带和数字压缩技术,将多套电视、IP、语音广播同时通过鑫诺1号卫星向全国传送。它将联通全国67万所中小学,2千余所高校和电视大学。中国有线电视网(CATV)现已覆盖了31个省(市),335个地市,2614个县市,4.5万个乡镇, 72万个行政村。是全球最大的有线电视网。中广电信有限公司的"天网通"(CBT)是中国卫星高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