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醉侠”孔庆东在金城谈金庸
11月10日,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明办、市文旅局承办,市图书馆协办的《金城讲堂》在金城大剧院开讲。此次讲座的特邀嘉宾是有“北大醉侠”之称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他为大家带来一场题为《金庸的文化意义》的大型讲座。
在整个华语世界都在纪念金庸先生的今天,孔庆东解析金庸小说的艺术成就以及包含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哲理,追忆现场观众共同的武侠记忆和侠义情怀。“一代武侠巨匠金庸开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穿梭游离于巨大的时空背景,既用行侠仗义的武侠人物书写儿女情长,也用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展现人生百态、观照现实烟云,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孔庆东说,金庸的作品中凝聚着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显示出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没有人不读金庸,金庸小说不是畅销于一时一地,而是畅销于各时各地。
孔庆东说: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将金庸的小说和《红楼梦》相提并论,说:“我是金庸小说的热烈读者,十多年来,我读金庸小说尽管重复了三四遍,但至今仍如初读时的热枕。我一边研究《石头记》,一边却酷爱金庸的武侠小说,我曾戏称这叫作金石姻缘。”严家炎先生对金庸先生的评价:“填平了通俗文学和高雅文学之间的沟壑,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孔庆东说:“读过的书越多,当读到金庸先生的作品,会发现是一流的。就像吃过所有的面条,最后吃到兰州牛肉面的时候,才知道它是一流的!”这句话引起了台下观众的共鸣,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对于金庸作品的褒贬一直都有,除了正面的评价外,孔庆东例举出数个负面评价一一做以有理有据的回击。孔教授指出:“对于金庸小说不同于四大名著,是高级快餐的反对声音:四大名著跟金庸小说一样都是通俗文学,四大名著刚问世的时候,社会也有过抵制的声音,但最终历史证明了它们是经典。”
对于有部分学者说金庸的作品有抄袭和雷同之嫌。孔庆东说道:“对于说金庸抄袭的反对声音,不能说部分内容相同就算抄袭,要根据上下文的情境来判断,不能单凭一些剧情雷同,结局雷同,就说成抄袭,这不是证据,是乱讲!影视剧中演员的妆容或选用相似,并不能是雷同。要看人物在作品中的前后关系。
无论怎样评价,我们都不能否认金庸的文化价值,从“青衫仗剑载酒行”的飘逸,到“磊落江湖踏歌行”的豪迈,我们深切感受到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自由精神;从“笑赚生前身后名”的浩气,到“江湖一如催人老”的大气,我们深切感受到独善其身和归隐孤山的达观修养,这些都是武侠给人的艺术享受。
在两个小时的分享中,孔庆东以金庸的人生经历及其所著武侠小说为主线,结合自己20多年的品读研究心得,辅之以生动客观的评论赏析,从学者角度用更为广阔的视角、深邃的眼光,解读了金庸及其武侠作品,鲜活阐释了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爱情模式和家国情怀,重新审视了金庸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思考解析了金庸对中国当代文学在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