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中华做客《金城讲堂》讲述灯谜典故
7月7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红古区委宣传部承办,兰州市图书馆和红古区文化馆协力的《金城讲堂》走进红古区华夏影视城大影厅,本次特邀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蒋中华,他为大家带来一场题为《红古灯谜和猜谜史话》的专题讲座。
灯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集民族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技能性和群众性于一身,具有启迪智力、增广学识,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功能,独立于诗词散文、杂句、对联之外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位于兰州市西南部、甘青两省交界处的红古,历来人文昌盛,灯迷也很盛行。
蒋中华回忆说,我对谜语产生兴趣是在1979年上大学的时候,当时兰州五泉山搞了次谜语竞猜活动,我去凑了一下热闹,也猜中了几则。可一等奖的谜语很久也未有人猜中。谜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打个中药名)。因为一般人对中药不熟悉,即使熟悉中药名也还得有历史知识和猜谜常识才行,所以一直未猜出来,后来主办方公布了谜底是“伏龙肝”。为什么是伏龙肝呢?因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处是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这八个字表明了诸葛亮的忠肝义胆,而诸葛亮又称作“卧龙”先生,“卧”字与“伏”字意义基本相同,所以,“卧龙”也可称作“伏龙”,卧龙的肝胆也就是伏龙的肝胆,因此谜底便成了“伏龙肝”。
接着,蒋中华为观众们讲解了谜语的由来。“灯迷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智慧的结晶。灯谜的产生是我国古代语言艺术的伟大创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灯谜内涵丰富,外延宽泛,寓知识性于娱乐当中,传教化于游戏之内。”通过制谜者的巧妙布局,自然地将科学性、逻辑性、哲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
蒋中华通过这次金城讲堂,从历史上关于灯迷的传奇名人与故事入手,向广大听众讲述灯谜的前世今生和独特魅力,并以大量灯迷为例,为大家精彩讲授灯迷的由来、灯迷的结构以及猜迷方法等基础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红古灯迷、感悟猜迷史话。